2020河南成考 语文复习资料二
第二部分:名词解释
1. 六书说: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。所谓六书,用《说文解字》的作者许慎的说法,六书是:一曰指事,二曰象形,三曰形声,四曰会 意,五曰转注,六曰假借。在“六书”中,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是造字法,转注、假借是用字法。
2. “春秋笔法”:又称微言大义,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,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。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。孔子编写《春秋》,在记述 历史时,暗含褒贬,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,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,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,委婉而微妙地表 达作者主观看法。
3. 四书五经: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。“四书”是指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;“五经”是指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 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,简称为“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”。
4. 《诗经》: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。全书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305 篇。《诗经》按风、雅、颂分为三类,赋、比、兴的 运用,既是《诗经》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,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。《诗经》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传统。
5. 楚辞:是战国后期以屈原、宋玉为代表的诗人,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, 由于屈原的《离骚》是《楚辞》的代表作,故楚辞又称为 骚或骚体。楚辞的基本特征是: “书楚语,作楚声,记楚地,名楚物”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点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。
6. 建安风骨: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、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骏爽刚健风格。建安时期的诗 歌以曹氏父子为中心,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。作品 往往高扬政治理想,或抒发 人生短暂的哀叹,具有鲜明的作家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。
7. 魏晋风度:指魏晋之际名士风度,亦称魏晋风流。是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 表现,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。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、超然 物外,率真任诞且风流自赏。 他们大多独立特行,不滞于物、不拘礼节,又颇喜雅集。代表人物有嵇康、阮籍等。
8. 古诗十九首:汉末文人五言抒情诗的代表,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梁代萧统编撰的《文 选》中,是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,委曲婉转,反复低回,情 景交融,语言纯净,对后代 的文人诗影响深远。
9. 乐府:最初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机构。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歌唱的诗称为“歌诗”,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“乐府”。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 写诗,有合乐有不合乐的,也称为“乐府”。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某些特点写作的诗,被称为 “新乐府”。宋元 以后,“乐府”又用作词、曲的别称,因为它们最初也是配乐歌唱的。
10. 临川四梦: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《紫钗记》、《牡丹亭》、《南柯记》、《邯郸记》四剧的合称。因为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,“四剧”皆有梦 境,故称“临川四梦”。四部作品以《牡丹亭》成就最高,影响最大。
11. 京派:20 世纪 30 年代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的文学流派,主要成员有周作人、废 名、沈从文等。他们关注人生,但是和政治斗争保持距 离,讲求“纯正的文学趣味”,以“和谐”、“节制”、“恰当”为审美原则,作品富有文化意蕴。
6. 建安风骨: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、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骏爽刚健风格。建安时期的诗 歌以曹氏父子为中心,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。作品 往往高扬政治理想,或抒发 人生短暂的哀叹,具有鲜明的作家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。
7. 魏晋风度:指魏晋之际名士风度,亦称魏晋风流。是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 表现,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。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、超然 物外,率真任诞且风流自赏。 他们大多独立特行,不滞于物、不拘礼节,又颇喜雅集。代表人物有嵇康、阮籍等。
8. 古诗十九首:汉末文人五言抒情诗的代表,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梁代萧统编撰的《文 选》中,是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,委曲婉转,反复低回,情 景交融,语言纯净,对后代 的文人诗影响深远。
9. 乐府:最初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机构。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歌唱的诗称为“歌诗”,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“乐府”。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 写诗,有合乐有不合乐的,也称为“乐府”。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某些特点写作的诗,被称为 “新乐府”。宋元 以后,“乐府”又用作词、曲的别称,因为它们最初也是配乐歌唱的。
10. 临川四梦: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《紫钗记》、《牡丹亭》、《南柯记》、《邯郸记》四剧的合称。因为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,“四剧”皆有梦 境,故称“临川四梦”。四部作品以《牡丹亭》成就最高,影响最大。
11. 京派:20 世纪 30 年代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的文学流派,主要成员有周作人、废 名、沈从文等。他们关注人生,但是和政治斗争保持距 离,讲求“纯正的文学趣味”,以“和谐”、“节制”、“恰当”为审美原则,作品富有文化意蕴。
12. 新月派:指 1926 年围绕北京《晨报》的《诗镌》集合的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 诗人,其中有闻一多、徐志摩、朱湘等人,他们随后还创办了 《新月》和《诗刊》,“新月 派” 由此得名。
13. 现代诗派:是指 1932 年之后围绕《现代》杂志的一批诗人,包括戴望舒、何其芳、卞之琳、废名、林庚等,他们善于将日常生活的观察转为哲理 性的感悟,其圆熟冷静的表 达常常出奇制胜。
14. 朦胧诗:又称新诗潮诗歌,因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,具有不透明性和多 义性,所以被称作“朦胧诗”。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 心冲突的抒写,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、印象,呈现出内向的特点。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,具有 20 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 征。在内容上,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,主张建立平等、和谐 的人际关系,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。在艺术品格 上,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 文艺, 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。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北岛、舒婷、顾城、 杨炼、江河等 人。
上一篇:2020河南成考 语文复习资料一
下一篇:2020河南成考 语文复习资料三